• 打印
  • 龙井市“三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发布时间:2014-12-18 01:48 来源:龙井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龙井市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局面。

一、强化措施,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龙井市以筹备国家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为重点,积极落实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均衡发展,目前已基本达到了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今年5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龙井实验小学等9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达标评估验收,受检学校全部达到吉林省办学基本标准。

(二)硬件建设取得新突破。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投入207万元新建的老头沟小学和德新联校教师周转房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投入956万元,对龙井三中、四中铺设塑胶操场、建室内厕所、维修教学楼和实验楼;投入120万元,对龙井五中和安民小学教学楼的外墙贴保温板及粉刷涂料;投入410万元对亚松一小等乡镇学校的校园环境进行修建与改造,校园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学前教育取得新进展。按期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目标。开山屯镇中心幼儿园、白金乡中心幼儿园、勇新幼儿园新建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龙井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老头沟镇中心幼儿园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即将开工建设。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今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把新招录的29名教师补充到市区学校和幼儿园;招录10名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教学一线,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五)校园安全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一是认真落实州政府《关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投入71万元,建设校园校车信息监控平台,完善了校车运行管理机制;投入4万元,为市区中小学安装电磁门;全年开展各类安全检查9次,年内无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二是把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纳入到财政预算范围内,确保了校园餐桌的稳定运行。截至10月份,市财政拨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共计52.54万元;10月份,公开招标了东山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的食堂设备,预算资金为76万元。

(六)资助政策得到落实。为27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资金4.5万元;为525名经济困难高中生补助资金39.4万元;为35名新考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1万元。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今年,650名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7万元;投资21.3万元,为亚松二中等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购置了食堂设备;投资15.6万元,为铜佛中学打深井,解决冬季用水问题。三是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国家资助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规范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按时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及时公示助学金发放、免学费申报情况。全年为3名学生发放助学金2250元,为53名学生免学费10.6万元。

二、加大投入,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年初,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我市采取各项举措,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教育支出预算安排15361万元,同比增加654万,增长4.4%;截至10月份,教育经费支出12125万元,完成预算的78.9%。

(二)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到位。安排朝鲜族学校公用经费102.8万元,高于其他学校;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1.8万元,确保农村学校、薄弱校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其他学校;学前教育经费预算386.4万元,占教育总预算的2.4%;拨付朝鲜族幼儿园(班)学前一年幼儿免保育费25万元和朝鲜族普通高中统招生免学费32万元;朝鲜族教育改革试验和教育科研专项资金已纳入预算,计划年末拨付到位;安排高效课堂经费30万元;安排教育督导工作专项经费9万元,以满足督导工作需要;截至10月份,地方教育附加94.9万元;严格管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81.8万元。

三、创新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一)职业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教育局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难、招生难、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难点问题,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入77万元,购置了6台教练车和师生桌椅,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对新建教学楼进行了走廊文化建设;投入20万元,重建标准化汽车实训场地;新引进了汽修、电焊、烹饪、计算机等专业设备,新建3个微机室、烹饪操作室、汽车维修综合操作室等。 

(三)乡镇、社区成人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全市7个乡镇和5个社区都建立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安排9名专职教师和45名兼职教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工作机制,扩大社区教育范围,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开展计算机、电焊、农机驾驶、种植、养殖、新品种新知识普及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培训实用技术2841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95人次。


政府服务 字体-缩小 字体-复原 字体-放大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