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又称毒蕈,常见可致人死亡的有10余种,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毒蘑菇中毒也尚无特效疗法。中毒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胃肠炎型: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产生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二)神经精神型:中毒后除了肠道病变外,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和精神错乱或幻觉病变。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手舞足蹈、狂笑不止的症状。(三)肝脏损害型:肝、肾、脾等内脏用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破坏,潜伏期最长达6小时以上。这些毒素稳定,加热不易分解,目前尚无特效药,死亡率较高。(四)溶血型:一二天内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因大量的溶血可于短时间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严重者昏迷或抽风,继发性尿毒症。(五)呼吸循环衰竭型: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症,肝功能正常。发病初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中毒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
七八月份,天气炎热,雨水增多,野生蘑菇生长迅速,全国每年均有因食用野生蘑菇导致发病甚至死亡的事件。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刻做好防控野生蘑菇中毒,进一步增强我市消费者防范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特警示:
一、广大群众要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确保不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二、各类餐饮店、学校食堂和集体供餐单位特别是农村聚餐和建筑工地食堂在购买食品原料时要认真查验,严格索证,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食品原料,不得加工和食用野外采摘的蘑菇及植物。发现疑似毒蘑菇及有毒植物的要及时处理销毁,严防其流入餐桌,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三、一旦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发生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千万不要疏忽大意,要立即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同时可以让中毒者采取催吐方式方法,以减少毒素吸收,并及时向市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