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职业教育工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科教兴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等同抓经济建设的意识,认真履行政府职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一是优化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龙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龙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出台了《龙井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龙井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等文件,为全市职教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二是优化职教发展的体制环境。实行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理顺部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龙井市职业教育责任部门考核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和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三是优化职教发展的社会环境。积极参与和指导职教工作,协调企业及相关部门,集合优势资源,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转变了学生和家长的成才观,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二、坚持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强化保障机制。
一是保障机构编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专业性强的特点,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数十名,最大限度满足职业教育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保障师资建设。注重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需求,优化职业中专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引进和招聘。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将教师工资纳入财政统发,保证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三是保障招生就业。统筹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数量,逐步缩小职普招生比例差距,为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提供更好地生源条件;每年定期召开中职招生动员会议,根据全市各初中学校的规模下达招生任务,并将其纳入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评估范畴。四是充分发挥中高职对接平台。职教中心成功对接落户我市的吉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高职院校对口援助计划,开展送教、送技、送智,拓宽师生深造成长道路,全面推进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五是保障投入机制。认真落实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依法落实职教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落实各类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三年来,全市落实了多项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其中包括免学杂费补助、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补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项等资金。二是大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新建了职业教育中心实训楼,于2014年完工并投入使用,2013-2015年分别为职教中心购置了农用机械、汽车维修等大量实训设备,使汽车维修等重点专业得到了加强,实现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2012年秋季开学初,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精神,我们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并调整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目前,我市已经免除了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的学费,财政按照相关标准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等。另外按照标准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为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学校通过银行把助学金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职教办学特色。
一是重视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中心以开展师德活动为核心,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岗位练兵为载体,全面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挖掘校企合作办学潜力,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4年-2016年毕业生获双证率分别为67 %、100%、100%;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三是加强德育工作。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培养职业精神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坚持德育工作常规化,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精心营造校园文化,举办校园文化节和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技能水平。四是注重办学效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目标,自我市开办职业教育以来,为全市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专业部门的业务骨干,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服务社会能力。